难忘903班

自从1990年从开高毕业,时光飞逝已是32年了。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进入天命之年,而每想起当年在开高,尤其是在903班两年的青葱岁月,就想起那一张张年轻可爱的面孔,一长串的名字就会出现在脑海中,“美髯公”谢旭彤、“大头”翟海洲、李岩、黄勇、李扬、郭奇志、张典、杜百育……一帧一帧,像过电影一样。在那为备战高考而忙碌的昏天黑地的日子里,总有些亮色的片段,至今仍让我感到温暖与感怀。

903班班主任宋韦佩老师工作照与生活照)

我们这一代人是很幸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开高,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无论是数理化生物还是文史地外语,我们很有幸遇到了一批教业精湛、师德高尚的老教师。以我们903班为例,班主任宋韦佩老师,兼教历史,当年河大历史系高材生,出身教育世家,功底深厚,学兼中西;地理张玉苏老师,硬是将枯燥的地理教成一门艺术,那一口清脆标准的普通话,至今仍回响在耳边;英语梁蔚萱老师,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一口上普,讲解课文和语法细致准确,且对待同学非常和蔼,从不发火;还有语文杨葆煜老师,上课时引经据典,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名人轶事,有声有色;还有数学刘老师、体育邓老师、政治姬校长、安老师,都是一时才俊,无愧于开高的名与实。

张玉苏

903班地理老师张玉苏)

梁蔚萱

903班英语老师梁蔚萱)

杨葆煜

903班语文老师杨葆煜)

 

50姬常兴

903班政治老师姬常兴校长)

我们903班是文科班,与其他班有很多不同。比如,我们班爱唱歌并且有自己的班歌。经过征集海选,我们班才子张宏斌和范颖的《闪耀的群星》,经名家谱曲,被定为903班歌:“在枫叶红的季节里,我们走到一起,像灿烂的群星照亮生活的天空……所有的隔阂,都雪释冰消,所有的帮助,会永远记牢……”歌曲励志而亲切感人,至今唱起,每每怦然心动。我们的教室里从来不乏歌声,并且歌星闪耀,像李扬,闫磊等都在校园歌手大赛中大展异彩。再比如,我们班练气功。上午课间操休息,我们会练气功,附近班级的同学从我们班窗前走过,看到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站在座位前闭目凝神,缓缓挥动手臂,不知道在干什么,觉得这个班的人都有点神吧。哪知道我们正跟随宋老师的口令沉肩垂肘,气沉丹田,感受着气场的存在。当心绪不宁或烦躁时我常常会依法操练,竟然治好了我上高中以来形成的神经衰弱。现代科学证明意念的专注和导引对于治病健身确有功效,和今天流行的冥想异曲同工,确是减压的好手段。

除此以外,我们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一般都是由班主任指定,并且一般是终生(学生)制,而我们班是按座位顺序,轮流组成班委会,每届任期两个月,轮流的班委分别是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男、女体育委员,副班长代行班长职权,班长不换。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班长不换呢?原来我们班长王卉,妥妥的学霸,她考试成绩永远都是第一,而且端庄文静,乐于助人,用现在的话说是yyds。她高考成绩全省文科第七,被北大国际经济系录取,接着又在北大读硕士,后在耶鲁大学获经济系博士学位。有王卉这样的班长坐镇,其他副班长和各位班委协同合作,各司其职,每天记录班务志,换届有上一任的总结和新一任的设想,还包括班费的用度交接,轮换一直运行到毕业。当时我对这种做法并不太理解,也因为我是团支部委员未参加轮换,感受不深。后来意识到宋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在训练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服务他人的意识,培育我们的民主、平等观念,为我们将来的社会担当,在潜移默化中打基础和准备条件。多年以后和不少同学交流,大家经过了多年的阅历,对此都有同感。

虽然我们班是文科班,但是我们班也不乏科学的实践。记得高二一开始,地理张玉苏老师宣布成立气象小组,任命我为负责人。在学校一角的花园里有一架子,上置百叶箱,箱中放有温度计和湿度仪,箱的顶部是风向标。气象小组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到校,观测上述仪器,然后将所读数据如温度、湿度还有风向、风力等记录下来,再以黑板报的形式公布到学校大门口的天气预报栏里,供大家参考。在高二一年的时间里,我还有郭磊、宗永恒, 每天轮流提前到校,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经过常年积累,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出开高这块小地域的气象规律,为学校相关活动提供参考依据。这项工作虽然简单,但却是一项标准的科学实验活动。张老师是要通过这个活动训练我们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耐心坚持的意志品质啊!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干过的离科学最近的事情了吧,但谁能说气象小组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加分呢?可惜随着高三的来临,我们作为承上启下的一环,结束了这项工作。多年以后的今天,学校可能早就停止这项活动了,但张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仍在,开高老一代教师那种善于育人的模范和榜样会代代传承!

1985年史地组张景奎、张玉苏老师辅导气象小组活动

1985年史地组张景奎、张玉苏老师辅导气象小组活动)

开高天文小组在活动

(地理张玉苏老师组织天文小组进行天文观测)

我们班很团结。我们文科班以903为名,实际上是由从90届的八个班中分离出来的很少数的同学混合组编而成的。他们大部分都是遭受理科特别是物理重创,除了立志于学文的,有多少人会好好地舍弃原来的班,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呢?但是我们既然自愿选择了文科班,就寄于她新的绝处逢生的希望。这样,我们这些在原来班里的少数民族和八分之一年级里的少数民族,就有了天然的抱团情节。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正是看到了同学们这种团结起来就能改变不利地位,要争这口气的劲头,因势利导,把我们班拧成了一个团结向上、欣欣向荣的集体。我举一个我们班抱团儿爆棚的例子。历来文科班阴盛阳衰,班里男生又是少数民族,但我们班却是男生多,而且男生在年级的各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那年90届男子足球赛,比赛采取9人制,我们班有五个男生是校足球队的成员,其他队员包括我本人也都是足球场上的常客,可以说冠军是志在必得。但决赛却以一球落败!比赛结束后,场上队员和啦啦队都认为裁判不公,群情激奋,纷纷向裁判老师理论,不依不饶,引来众人围观。后为首的同学被体育老师带进体育教研组办公室,一众同学在门外声援。这时候“司令”(谢旭彤外号)推门而入,体育老师说你是做什么的?谁让你进来的?只听谢旭彤答:“我是学生干部,我们班出事。我得来管!(谢旭彤是班团支部委员)最后还是宋老师来把我们班同学带走了。宋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呢?当天晚自习前宋老师在班上讲话,同学们想肯定是要训我们了,没想到他竟然表扬我们这是热爱集体,是团结一心维护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的表现。但是(但是是宋老师由夸奖转向批评的标志,已经为同学们熟知),体育比赛是有规则的,尊重裁判、服从裁判就是体育比赛的最基本规则,是体育比赛的法,做为公民要先从守法开始。比赛输了不能输掉高贵的人格!球踢输了,除了运气外,总是有地方不如人,要学会接受失败。大家听了宋老师一番话,平复下了虚骄的心,接受了失败,并在当晚放鞭炮庆祝荣获亚军。从此以后,我们班更加抱团儿,外班同学如果和我们班冲突,他们班主任对他班学生说惹不起就别惹,惹他们弄啥咧!

班级足球比赛,宋老师是啦啦队的后勤。好几次踢完比赛后他把我们喊到他的办公室。我们到那里看到他的桌子上摆着一大盘包子,还有冲好的豆奶。那是我第一次喝豆奶,那甜香的滋味我到现在还记得。多年后每当忆起这一幕,仍会感慨:老师那时候才挣多少工资啊,给我们买那么多包子和豆奶,回家会不会被师母骂啊……

在我们紧张的学业外,也不乏校外活动。如同学们曾到宋都市场考察物价,到东郊石保全同学家考察农民生活和识别农作物,到黄河滩正在修建的开封黄河大桥参观、野炊……这些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体验,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1989年秋,宋老师和903班学生一起秋游黄河滩)

都说人生有三种友情最难忘,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还有就是一起同过窗。说到同学情谊,我就想起和几个同学一起跷晚自习去张典家看球赛;周末和大头、李岩去家住农村的同学家玩;去大头家为他过生日……这些小事在今天的孩子眼中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我来说,对于整日沉浸于练习题和考卷的我们来说,在那个物质和精神享受远不如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八十年代,这些“小事”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是我们青春岁月的一抹亮色,甚至是对一个青春期少年的一种鼓舞。和朋友们在一起,被朋友们需要,这对一个少年,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友情似酒,越酿越醇。毕业多年后,虽然同学们天各一方,但那份情谊还一直延续着。特别是有了微信群后,平时大家在这里聊天交流心得,而每当班上有事情发生,比如说哪个老师或者同学遇到困难了,这里又成了班会议事堂。宋老师一般坐镇,委托宏志牵头。大家不管身在哪里,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似乎那份情谊比当初上学时还要浓厚。我们这些天各一方的风筝啊,仍然有一根主线牵扯着,这就是我们的903 

2010903班重回母校时师生合影)

我们班抱团儿得益于班主任,宋老师不压制同学的个性,同学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也许在集体中只有个性得到发展,个人学会的不止是服从,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负责,才会为集体真正的负责。这时整个集体才会健康成长,保持某种活力乃至创造力。同时,一个有活力的集体,在一个公正的领导者带领下,就会形成凝聚力。当个性得到尊重,个体感觉到了平等,自然会产生对于所在集体的向心力,就是凝聚力。

由于当时的教育环境所限,三十多年前宋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引起过不少非议。作为学生,我个人觉得他在班上实行的种种措施,致力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这才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正如他经过向全班同学征集我心目中的903”后,概括我们班的班风为发扬个性,维护集体,全面发展,人人成才那样,他的种种措施是为了恢复大家的自信,提高大家的修养,培养集体的凝聚力,在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氛围;既有集体主义,又有个性发挥;尊敬师长,师生平等的班级文化。从高考录取情况看,我们班也达到了当年的高水平,升学率和升学人数远远高于河大附中,更不要说二十五中了。宋老师的实践,使得当年的903班,好像是在应试教育的园地里硬是开出了一朵素质教育的小花,尽管是昙花一现,但仍然是很有意义的探索。今天很流行的新教育,三十多年前宋老师就进行过探索和尝试,确实非常超前。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觉得可贵。

今年是母校开封高中建校120周年校庆之年,多年以来母校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他们有的成名成家,有的默默无闻。但我们这些毕业生都以作为开高人而感到自豪,都以不能给母校丢人来告诫自己。我们在开高的几年,是人生中三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学校经历对我们一辈子都产生了影响。我很幸运遇到了903班,很幸运遇到了这样好的老师和同学。近年来有的老师和同学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愿梁蔚萱老师、杨葆煜老师和李扬同学安息),我永远怀念他们,也永远热爱着我的903班。

 

作者简介:万大骞(qian, 开高903班毕业生。当年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