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来自开高的精神财富


人们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时间的感觉就会变淡,只有在回忆过去时才能体会到岁月从指缝间流逝的实感。电光石火之间,我从开封高中毕业已有将近十年。回首这段远去的岁月时所产生的距离感,足以让人在一瞬间惊觉自己青春不再。而当充满艰辛与欢笑的高中时代被时间的洪流冲刷,最终成为如同宝石般璀璨的回忆时,我也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在开封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所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吃亏是福

高中时代正是一个人的心智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而高中老师的一言一行总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们的言行和品格自然而然会成为学生们参照的对象。

在开封高中的三年间,我的班主任一直都是物理老师王洪杰老师。作为一位典型的理科老师,王老师并不擅长用华丽的言辞大谈人生哲理。在我的记忆里,老师会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和大家谈论,谈起的便是---不要害怕吃亏,吃亏也有自己的好处。

物理教师 王洪杰

(物理教师王洪杰 时任1306班班主任)

吃亏究竟是什么?对于当时尚未踏入社会的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校园生活中,能吃到的“亏”无非是值日的时候多打扫了一些,白白帮人带了一顿饭而已。既然自己的利益受损,又怎么谈得上好处?当时的我并未参透其中的道理,却因老师不止一次言及对此印象深刻。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在生活中吃到的“亏”越来越多。或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打了水漂,或是苦心经营的项目为人作嫁,或是一片赤诚之心遭人背叛。当我为自己的遭遇而愤愤不平的时候,老师吃亏是福的教导总在我的脑海深处复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最终,我发现不论我的付出是否取得了应有的回报,在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都化为了自己成长的食粮。在“吃亏”中取得的长进,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真金白银。

在教学中,王洪杰老师正是这种勤奋哲学的实践者。他将物理题目汇编成册,总结大量题目中所反应出的出题者们的意图和习惯,将其化为有形的规律教授给我们。说来惭愧,如今让我再来解答高中物理问题,恐怕一道题也回答不上,但王老师所编纂的物理练习册那如词典一般的分量却留在了我的心中。这种掌握知识的方法毫无投机取巧可言,自然需要付出非常之艰辛,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吃亏”。但是,绕远路有时也会成为捷径,只因途中锻炼出的坚实步伐。

在我为了留学做准备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王老师的做法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亲手制作一册知识笔记并将其无数次反刍、消化成了我算不上窍门的窍门。诚然,语言学习中还有很多更为聪明的做法,但这种“吃亏”的学习方式却为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高中时代无法理解的王老师的教诲,多年以后却让我感到受益终身。

兴趣为师

高中时代积累的知识最终都会在高考中化为通向大学的跳板,失去用武之地以后就会逐渐风化直到被遗忘。很多人都曾感慨高中阶段是自己一生中知识最为丰富的时候,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毕业以后逐渐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让自己的视野逐渐变得狭隘。

然而,在开封高中的三年学习培养了我对生物学和历史学的浓厚兴趣---尽管我在本科阶段主修管理学,硕士阶段则主修新闻学,并未踏上历史学或是生物学的道路。但从兴趣的角度接触这两个领域却给我带来了更为纯粹的乐趣。而这都要归功于我当时的历史老师马分产老师和生物老师李盛老师,正是这两位老师将我真正引入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世界。

1445201013724942

马分产(副校长)

由于高二文理分班后选择了理科,我只在高一阶段的历史课上接受过马分产老师的指导。就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让我深刻领略到了读史的魅力所在。优秀的历史老师从不拘泥于书卷上留存的记录,马老师的历史课擅长将一件课本上以轻描淡写的语气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拆分开来,将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梳理成枝干分明的脉络,将其中登场的历史人物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体。他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就像一面的镜子,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则像一把剃刀。通过字字珠玑的语言,马老师将错综复杂的历史铺展开来,以高中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正因如此,他的课堂在寥寥数语之间就能引发听者深入的思考。

132963206478919336_10

(马分产为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颁奖)

李盛老师的生物课则另有一番魅力。由于生物学是一项正在极速发展的学科,每一项崭新的发现都有可能撼动至今为止的结论,生物课本上所能学到的知识终究有着一定的滞后性。每当在课堂上讲到这些部分时,李盛老师总会介绍一些在此方向上前沿的研究。这些研究有的打破了被课本视为绝对的结论,有的则仿佛即将引领起一股新的潮流。身处高中课堂上却能接触到前沿科学的魅力,这让当时的我心潮澎湃。他的介绍为课本上的“已知”领域和前沿科学的“未知”领域之间开启了一扇通道,让我对生物学的最尖端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DSC04333

(生物老师李盛带领学生野外考察)

在马分产老师的历史课堂上,我收获了面对人文科学的“感受性”。而李盛老师的生物课堂则给了我面对自然科学的“想象力”。这两种能力不单单为我带来了新的兴趣,更是开拓了我的视野,活化了我的思维。对我而言,这又是一笔在开封高中的岁月里获得的宝贵财富。

从开封高中的众位老师身上,我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束束引导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中不断前行的光芒。心怀对母校与恩师的感谢,走出迷雾后我将这光芒收入宝石匣中永远珍藏。这篇简短的文章,或许只能讲述我在开封高中三年的生活中所取得的精神财富里的冰山一角。而关于开封高中的记忆如同清澈河底的卵石一般,未来又会被我偶然拾起。或许在十年二十年以后,面对这些被磨平了褶皱和棱角的回忆,还会让我产生新的感悟。

 

(作者简介:刘清远。开封高中20136班毕业生,2020年进入日本大学新闻学研究科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