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后堌门宣传队的回忆


大约在19662-3月份,我们开高六七、六八届学生得到通知要去西郊公社后堌门大队参加劳动。按常规,每年学校只组织学生去农村参加六月的夏收、夏种和十月的秋收、秋种劳动,而今年怎么却让我们在早春二月就去劳动?据记忆,是市里计划在西郊大面积种植水稻,需要引黄淤灌,给我们学校分了一段引黄干渠的修建任务,地段在后堌门大队范围内。后堌门大队位于开封市西郊,在当年的烈士陵园西北方向数里地,由几个村子所组成。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劳动中表现一番,我们也都扛着自带的铁锹到校集合。为了向解放军学习,加强战地宣传鼓动工作,团委书记周法豪老师专门从六七,六八届的文艺骨干中抽调数人组成宣传队,为战斗在劳动第一线的同学们鼓劲打气。我们走到学校大门口,看到立着一块大黑板上写着:请下列同学于上午十点到校团委集合,共有九人在列,其中有我们二人。我们按照通知聚集到位于东教学楼一楼最东边的校团委办公室,由周老师为我们进行动员讲话,大意是这次劳动意义重大,但六六届同学因为面临高考,就不参加了。

kgj46kgj45kgj47

(开高学生参加“知识青年下乡”和“重走长征路”活动)

为了鼓动同学们的干劲,活跃劳动的气氛,经校领导研究,我们组织了一个战地宣传队,主要由六七届的同学所组成,六八届的刘一林见习。然后宣布组织名单:李之汤(671班同学)任队长,郭新英(675班同学,时任校文工团长)任副队长,队员有张四茹(674班同学),李荣芬(675班同学,时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长),李小明(675班同学),拜宝强(674班同学),蒋全欣(673班同学),高开年(673班同学),刘一林(683班同学)。同时,周老师强调,之所以选派李之汤担任队长,主要是想加强宣传队的领导力量,因为她年龄大(原是661班的学生),善于团结同学,更主要的是她的文学根基好,创作能力强,能为宣传队即时编写节目。然后说一下具体分工:郭新英负责节目排练,兼任独唱演员,张四茹协助排练,重点负责编排舞蹈,李荣芬参加独唱和舞蹈,拜宝强为男声独唱,同时参加朗诵和相声、快板,李小明以豫剧独唱为主,兼职朗诵、相声,刘一林以朗诵为主,兼说相声和快板,蒋全欣担任小提琴和二胡伴奏,高开年担任笛子与二胡伴奏,周老师负责板胡伴奏。分工完毕,扛起行装与大队人马一起来到西郊的后堌门。

我们宣传队得到特殊待遇,住进了后堌门大队的大队部,其中男生住东边二间大房,女生住北边一间小房,排练在大房。高开年不明白那么文雅漂亮的李之汤,为何取名之汤?刘一林的父亲是河南大学(时称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与李之汤为世交,便向开年解释其缘由:她父亲李嘉言教授乃河南大学的古典文学名师,时任中文系系主任。其有五个子女,分别以中国历史经典名人尧、舜、禹、汤(商汤)、文(周文王)名之。张四茹也和李、刘二人为世交,其父是河大外语系的知名敎授。如此一来,大家更亲如姐弟。头几天我们抓紧排练,同时也到同学们的劳动工地象征性地劳动几下,接着便在工地上开始为同学们演出,学生们也趁机休息一下。女声小合唱四位女将悉数登场,大合唱除伴奏外全体亮相,女声独唱郭新英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红梅赞》,李荣芬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沂蒙山小调》,男生独唱拜宝强的《长征》,李小明的豫剧《朝阳沟》选段,张四茹的独舞,拜宝强、刘一林的诗朗诵、快板和相声,几个男生的小合唱《打靶归来》、《游击队之歌》,都博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每天都有战地快报送到宣传队,李之汤经常挑灯夜战,连夜赶写出表彰好人好事的诗歌、快板,第二天便能把排出的节目送到工地的同学面前,这就更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

大约劳动了十天左右,要求全体师生在大队部的大喇叭周围收听新闻广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䘵》。我们被他的事跡深深感动,几乎是在泪流不止中听完了广播,听完还想再听一遍。听完后,李之汤立即提笔,根据播报的内容迅速完成了一首集体朗诵诗,我们立即排练,来不及熟记,就手托台词上場唏嘘呜咽地扬诵,同学们更被感动地痛哭不已,都为这么好的一位书记却英年早逝而惋惜。

十几天的劳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朝夕相处两周,成了好朋友,不久后又回到了学校,重新坐进课堂。但为了准备五四的演出,我们宣传队并未解散,继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一些节目。难以预料的是,这次宣传队的组合竟为后来到新蔡县陈店公社蔡湖林場西埸集体插队创造了条件。

196810月份,我们不能继续考大学了,大部分学生必须下乡。我们校宣传队的不少同学都在此列,于是便酝酿是否一起下到一个地方,还能组织宣传队,为农民表演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某天晚上,高凯年、蒋全欣等人到刘一林家,动员他和六六、六七届的同学们一起下乡,因为六八届同学还不该下乡。听到能组织宣传队,刘一林激动不已,更何况去的是个林场,刘一林当即拉上夏新中,贴出申请书,决心和学兄、学姐们共同战天斗地。11月初,我们一行十几人,包括高凯年、蒋全欣、李保国、张四茹、张雪岭、张西铭、夏新中、刘一林,还有开封市红代会歌舞团一些成员,和开封市的千余学生乘上专列,抵达驻马店,我们百余人又转乘大卡车行驶一百多公里到达新蔡县城,已是深夜。第二天上午,我们继续乘大卡车行驶四十多公里来到蔡湖林场。下车之后,举目张望,只见一大片竹林环抱着几间破房,这就是我们的栖息之地?公社书记在欢迎会上为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劝告我们不要为一时的艰苦而沮丧。我们在残垣断壁的房屋里安营扎寨,白天劳动,晚上排练节目,准备走街串巷,为农民表演。谁知毛主席又发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转眼成为受教育者,还宣传什么?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进入了老年世界。但当年与同学们共同战天斗地的往事却历历在目,现在写出来以勾起同学们的共同回忆。同时也谨以此文纪念逝去的李小明、郭新英、李保国同学。

文革期间毕业证8

(六七十年代毕业证书)

作者:

高凯年 开封高中 1967673班毕业生

高凯年

刘一林 开封高中 1968683班毕业生

刘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