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回忆你,以微笑,以平和


亲爱的开封高中:

见字如晤。

我是你2016届的毕业生。今年是你的百廿华诞,在这封信的初始,首先想祝你百廿快乐,芳华永继。其实这封信犹犹豫豫已经想写很久了,只是每次下笔的时候,都会缺少些勇气,并非忧虑自己拙劣的文笔会词不达意,而是我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回忆你,如何回忆与你同行的这三年平凡却灿烂的光阴。我怕写多了,你会嫌我啰嗦;我怕写少了,会不够描述这三年对我的意义。终于,在一个下雨天,我写下了这封信,为你,也为我们。

 

相遇,总是带着些幸运的

(开封高中原科技楼)

 

与你遇见是在2013年的夏天,那年我带着些稚嫩和自豪走入这所百年名校,开始了与你的故事。要知道,考上开封高中是很多孩子一直以来的目标,包括我。我如愿以偿,走入了这座期待已久的学府。刚进校的时候是在1615班,我记得教室是在科技楼右侧的那栋教学楼一楼,第一次看到班主任黄涛老师觉得他特别年轻,特别精神!我记得那天我穿了一套黄色运动服,扎着高马尾,也很精神!然后就开启了我们的军训时光,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军训,没想到会晒那么黑。现在犹记得那年军训的晚上,我们坐在操场上听学长学姐为我们分享高中三年的故事,听着话筒里的声音只觉得羡慕,羡慕他们如此优秀,在自己理想的学府里发光发热。那时觉得这些学长学姐离我们好远,可能是主席台太高了吧,毕竟那时我们坐在草地上。没想到后来,许多年后的某天,我也成为了那个在主席台上给学弟学妹们讲述我的高中故事的人,想想真是奇妙,那份感觉就像是自己一直想吃到一块糖果,可后来自己成了做糖果的人,只想把篮子里最甜最好吃的糖果都分给那些像我一样爱吃糖的孩子们。而教会我做糖果的人,正是在这里遇到的,如大树,亦如春风的老师们。

 

1617班的6位老师,从左至右分别为:祝国强、岳永辉、张鲁敏、崔静、马一广、黄涛。摄于开封高中2016届成人礼)

 

想起高中的日子,脑海中总是浮现几位老师的样子,可能回忆就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组成的吧,因此才充满温度。他们在我们的高中生活中扮演了无比重要的角色,三年朝夕相伴,是恩师,是战友,亦是朋友。

(班主任黄涛老师)

 

班主任黄老师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从16151617,他一直是我的班主任。在我的印象中,黄老师一直是个正能量满满的人,他的那份积极进取和沉着冷静,一直在影响着备战高考的我们。“你看这个小尖尖(讲解某个三角形的角时)”“你看这答案不是呼之欲出了嘛”“XXX,你到门口来一下”一句句经典名言像是自带语音回想在此刻的脑海里。每当我们有所懈怠,他总是最先发现并给我们上发条的那一个;每当我们有所失意,他也是最先察觉并给我们安慰鼓励的那一个;他早上来的和我们一样早,晚上也经常晚自习结束还在办公室,十分辛苦。我喜欢问问题,每次去问黄老师复杂的数学问题,他总耐心地、轻声细语地给我讲解,好像解不出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一次我可能是考试失利或者状态不好,黄老师在跟我谈话时说:“走得不舒服,说明在走上披路。”这句话对我是如此受用,以至于我在从开高毕业后的这些年里,每每遇到逆境都会想起,成为鼓励我前进的力量。要知道,走出高中的我们,会遇到比高中多很多的难走的路,而在那些时刻,高中的这些印记就成了证明“我可以”的证据。所以,非常感谢黄老师的陪伴和教导,使我终身受益。

 

 

(黄涛老师在试卷上的批注,摄于2016年)

 

除了班主任,陪伴我们走过高三、走向高考的还有几位性格鲜明且备受同学们喜爱的任课教师。其中,交流最多的应该就是语文老师祝国强老师了。记得当时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课,语文课上的引经据典、时事例证,都被祝老师融入了独到的思想见解和人文关怀。在祝老师那里汉字可以被写得深刻,课堂也可以充斥欢声笑语。可能也是从那时起,爱上了文字,现在的我也保持着记录喜欢的文字的习惯。因为当年字写得差,会在高考中不占优势,因此跟着祝老师练字,从刚开始的笔画,到后来的文章,在方格纸上坚持写字已经无意中成为习惯,成了在高三的深夜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习惯。每次上交的练字和作文素材祝老师都会认真审阅并批注,或是写下鼓励的话语,这也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最后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所以觉得遇见祝老师很幸运啊~

 

(那些年练过的字,摄于毕业后)

 

当时的我们有两位女神,一位是知性可爱的地理老师张鲁敏,一位是温柔美丽的英语老师崔静,两位老师真的都好温柔好耐心。无论是上课娓娓道来,还是下课解疑答惑,都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张老师的课上游山玩水、共赴祖国大好河山是常事,听张老师唠家常讲故事,然后和老师一起笑得前仰后合也是常事;课下也经常会和张老师聊天,每次都会被她可爱到,总觉得张老师心里住了个孩子。而崔老师总给我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可能她说话永远那么温声细语,还记得当年去办公室她给了我一颗很甜的草莓,都是很美好的回忆呀~我们的历史老师是岳永辉老师,上岳老师的历史课绝对是一种快乐体验,因为他总能把历史讲成段子,“开封发大水”这件事不知道延续了几朝几代;他总是带着满满的热情给我们讲他心中的历史,同时告诫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和现实,这也让上了大学后的我深受启迪。我们的政治老师是马一广老师,因为当时的我很喜欢政治这门课程,所以就经常有各种问题和老师探讨,马老师总是认真对待我们的问题,同时从多角度给出例证和解释,哪怕是令人费解的哲学问题也能解释得十分出彩,特别佩服马老师的思维。

(主持开封高中第二十三届校园艺术节,摄于2015年)

 

最后还要提起的,是当时学校的团委书记苗森老师,苗老师也是我在高中时期接触比较多的老师之一。因为喜欢主持演讲,会经常在苗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比如那年印象深刻的艺术节。苗老师总是陪伴我们排练、改稿,甚至是后台准备、化妆;他也会给我们提供登上更多舞台的锻炼机会,并时刻鼓励我们是最棒的!可以说,高中这些学习外的兴趣爱好和登台经历,也为我大学后坚持热爱埋下了种子。

 

IMG_256

(校团委书记  苗森)

 

总之,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谢在开高的这三年让我有幸与他们结识,并共同走过岁月中这段极其重要的片段,与你们相遇,我很幸运。

 

让岁月闪闪发光的,究竟是什么呢

 

(高考前的教室,摄于2016年)

 

回忆起开封高中的日子,无疑是闪闪发光的,那些堆叠成山的练习册和笔记,那些被用空了墨水积攒起来的中性笔芯,那些冬日记忆里晚自习窗户上蒙着的雾气,都在用另一种载体把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讲给我们自己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我们本身,当主人公们回忆起这段岁月的时候,他们在回忆什么呢?

可能是一种在后来的人生里更难再体会到的“共同体意识”。那段岁月苦吗?苦。可你那时觉得苦吗?并不。其实说实话,我并不觉得高中的生活有多难熬,即使是在高三,每天的生活也是积极而踏实、充实而有力的。迎着晨曦的朗朗读书声,伴着星月的莘莘少年人,我们以“我们”的形式存在着。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都在这段路上成了我们的同行人,我们并不孤单。而这种一群人一起简单地朝着一个目标长期奋斗的经历,在高考之后就变得难得且稀有了。

(和好友的高中留念,摄于2020年)

 

可能是一路走来陪伴在你身边的“另一个自己”,我想把它称为友谊。能成为朋友的人一定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或是三观,或是性格,很幸运我在高中时代遇见了这样的知己,并且在毕业后的岁月里也一直陪伴在彼此身边。这样的情谊是坚固的,是治愈的,是清醒的,是会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与之相伴的日子,正是闪闪发光的。

 

(“南生”上挂着的梦想祈愿牌)

 

也可能是追逐梦想的奋不顾身,是把每分每秒都踩在脚下的踏实感。我们爱回忆,可能就是爱那段回忆中努力的自己。还记得那年开高的那棵“南生”吗?就是那棵被我们挂满了祈愿牌的树,因为它生于南方,所以我们叫它“南生”。在距离高考100天时,我们写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郑重地将它挂在“南生”的枝头,一颗绿树变红,跳动的是梦想的颜色。那天我告诉自己,要开始书写回忆了。于是我们开始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想多做一套题,多背一个知识点,就这么被时间推着走到了高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高考。高考完结,三年也结束了。

结束得太快了。

但那些岁月中的闪光,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忘不掉了。

 

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啊

 

 

电影《昨日青空》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班主任老陈说,之后这一整年里,我们的生活只剩下两件事,但是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却远比高考认真而清晰地印刻进了我的生命里。”现在想想高考时做了哪些题,错了哪些题,都早已想不起来了,可为了高考而度过的日子,那些日子里“不重要”的人和事,却成了岁月中可以拿来疗愈生活的慰藉。

(那年下大雪堆的雪人和夜空,摄于2016年)

 

记得当时1617班的教室旁边就是一块大草坪,我们课间休息或者下午吃饭的时间就喜欢在那片草坪上吹吹风,看看树,或者背背书。有一次下大雪,我们还在那个草坪上堆了一个很有爱的属于1617的雪人。那片草坪很适合看月亮,我也在高中的时候养成了看月亮的习惯。每次晚自习学累的时候我就会去那里看月亮,而且神奇的是,经常会看到月亮旁边有一颗很亮很亮的星星,所以那里的星空也成了记忆里很美好的存在。还有经常出现的晚霞,谁没有在高中的窗户边看过窗外的晚霞呢?可能高中看到的晚霞才是最美吧,因为加了回忆滤镜。

 

1617班成人仪式合影留念)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站,这一站之后,同行的人纷纷下车,踏上了不同方向的旅途。拍毕业纪念照那天大家都很兴奋,尤其是女孩子都要收拾好自己再出教室。然后咔嚓一声,时光就定格在了2016年的那天。毕业六年后,当我再看这张照片,才理解到那句歌词中的“毕业季纪念照,许多的脸,傻傻笑,静悄悄。”原来这才是安静的感觉,经过了时间沉淀的安静。觉得这张照片选的真好,因为每个人都笑的好开心,摄影师当时肯定说了什么让人开心的话。

那时候大家还很年轻,很简单,很一样。后来的日子里啊,这张照片上的人去了不同的地方,遇见了不同的人和事,逐渐成为了各有色彩的人;后来啊,这张照片上的人很多再没见过。但我始终相信,未来的我们都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成为从开封高中走出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攀不同的山,依然能回到同一条路上。

 

写到这里,我想我应该完成了这封信想要表达的大部分,可还有小部分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我也不再展示在这里。当我回忆起你——我的高中岁月,始于微笑念之,终于平和涵之。那些让我想到就会微笑的岁月、羁绊、努力、热忱,那些让我始终感念的教育、陪伴、自省、坚韧,终化为了我内心深处的平和,成为了我之为我的原因。

未来,我也将带着从这里收获的,继续完成属于我的人生。希望那时,我们还能再相见,一起坐下来聊聊天,聊聊那年在开封高中的日子。

 

此致

敬礼!

202273

 

 

 

 

作者简介:吴嘉宝,开封高中20161617班毕业生。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后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班级班长、南京大学主持人队队长等;曾获江苏省三好学生、知行杯上海市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干部、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南京大学主持人大赛冠军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