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苍苍,大河泱泱。栉风沐雨,黉宫矗立兮古汴梁;弦歌不缀,巍巍开高兮山高水长。
(开封高中校徽)
在开封高中建校120周年前夕,翻阅开高建校90周年纪念册,在《开封高中教师学生名录》中,父亲王梦隐和我(曾用名王振生)分列在开高沧桑岁月的记载中。
(1940年开高教职工名录)
(1966届 一班名录)
父亲王梦隐1934年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在恩师范文澜的引荐下回到家乡河南先后任职河南大学、开封女师、开封高中等校。在抗战八年最艰苦岁月,父亲随开高迁址到南阳镇平、内乡。父亲1965年8月填写的《干部履历表》中“参加革命前后履历”栏中有如下文字:
1937年2月至1946年1月,在开封、镇平、内乡任开封高中国文教员及图书馆主任。
对当年开高的回忆极为珍贵。现摘录学生在《百年开高》(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书中的的回忆文章如下——
艾荣泉(开高1943届离休前曾任河南省教育厅秘书、郑州师专写作教研室主任、河南财经学院文秘系副教授)在“省立开高在内乡夏馆”这篇文章中写道:
“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是我省最早的一所官办中学。1927年以前,她是四年制,27年以后,学校一度扩展为“大一中”,包括初中、高中、师范等部分。1928年“大一中”分解,其高中部成立了‘河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1933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一直到解放。
“抗战期间,1937年冬,开封高中西迁镇平县石佛寺。1939年又迁到内乡县夏馆镇。迁到此地的开高,在教学、行政管理各方面,仍能照常运转。各科老师、管理人员等全是开封时的原班人马,各方面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1945年,日军侵犯宛西,师生西行到宝鸡广福村、大韩村汇集。同年8月师生辗转又回到夏馆。
(省立开高在夏馆侧面图)
(开高在夏馆时教职工名单)
“夏馆是内乡县北端的一个重镇, 位于比较开阔的盆地里。镇东北两华里许有三座鼎立的小山包,当时坐落着三所(开封高中、开封初中、开封女师)从省会开封迁来的中等学校,开高居北,山坡地势最高。当时的开高属于“北大派”,校长、主任、和教师几乎清一色是北京大学毕业的。他们长期受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北大精神的熏陶,从校长王芸青到任课教师都以此相标榜,把它带到开封高中来,使学校当时有‘小北大’之称。
“在教师队伍中,有一批数目可观的进步教师,其中徐干青、杜孟模、王季敏和田雨三等四位老师是地下中共党员。
“教国文课的有晁松亭、马麟伯、徐静珊、王梦隐、余寰宙、曹佑民、全石文等老师。
“王梦隐老师是当年最年轻的一位,讲解杜诗有声有色,他用古法朗读古诗词,使同学们大开眼界。解放后,王老师是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
(1944年前后王梦隐标准照)
“作为一所流亡中学,开封高中仍然保有丰富的图书和比较完备的仪器,这在当时的河南省是不多见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有线装的、精装的、外文的,有《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等,一栋长筒房内书架摆得密密麻麻,光是藏书卡片就装满了几个长铁盒。每天下午都开馆借书,同学们一般都能借到所需要的书,如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等。据图书馆工作人员讲,学校搬迁时对全部书刊进行慎重甄选,凡是有参考价值的尽可能装箱带上。”
引以自豪的是,抗战八年,艰苦办学,开高图书馆藏书还如此丰富,提供学生自由借阅。使我感到荣幸的是,这个时期恰巧家父任学校图书馆馆长。
赵森(开高1946届 退休前曾任唐山市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唐山市冶金局局长)在文章“难忘母校、难忘恩师”(载书同上)中写道:
“想到开封高中,就和想到亲爱的母亲一样,一幕幕亲切、温暖的往事如昨天一样地映现在眼前。考入开高后,我有幸受到一大批名师的教导,他们影响了我的一生。
“王梦隐老师讲语文,北大刚毕业,他对我的作业总是认真批示,特别对我看《胡适文集》的笔记,大加表扬,使我很受鼓舞。”
孔庆华(开高1946届,曾任部队政治处宣传干事、退休于武汉三阳路中学)在“艰难求学路,赤诚学子心”(载书同上)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开封高中是河南省很有名声的一所学校。有名声,不外乎学习风气好,教学质量高。抗日战争时期,开封沦陷,学校西迁内乡夏馆,而夏馆小镇也随着母校的名声远扬省内各地。”
开高百年校庆时,我的一篇文章《两代人的开高情结》有幸收入在《百年开高》书中。我这样写道:
“先父王梦隐,字心平,河南浚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师从胡适、范文澜、黄侃、冯友兰等著名教授。1934年毕业经原在国立河南大学执教的范文澜先生介绍,赴河南大学农学院、开封高中等校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开封沦陷,父亲随开高辗转搬迁至内乡夏馆。他和同期的开高同仁如王贞人(我本家二爷)、杜孟模、张明旭、姜冰如等都尽心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爱国英才。父亲常给我们讲他在开高执教八年的艰难岁月,我二哥即诞生于夏馆,父亲给他取名“岚”字,山中之风也。”
(1934年左右北大文学院师生合影,前排右一胡适后排左二王梦隐)
弹指一挥间,开高百二十年华诞在即,抚今追昔,我思绪翩翩翩。
1962年夏,我从开封师院附中考入闻名全省号称“北大”、“清华”摇篮的开封第一高级中学,分在651班。当时,校址在东司门。校长陈德尚,书记宋奋扬,教导主任马柏源。入校后,开高四大台柱(物理谢继先 高云昭、化学李华亭、数学梅树生)有两位——谢继先、李华庭都教过我们。我们班同学物理(运动学、动力学)基础很扎实,是与谢老师高水平的教学分不开的。记得,在学651班时,徐正之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教政治,教我们语文、数学、俄语、物理、化学、体育等课的老师分别是夏启良、姜冰如、梁蔚萱、谢继先、孙淑英、谢云青等。学校教导处、后勤处、图书馆的一些老师,业务精,水平高,爱护同学,关怀备至。如负责后勤工作的总务处副主任、老红军丁如兰为人谦和,敬业有加;教务处的王幼松老师写得一手漂亮小楷,学校许多文本都由他操盘来写;还有教务戴继唐、总务魏松山等这些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特别应提的是图书馆范安荣老师(复旦大学史地系高材生。1942年毕业后,在抗战烽火中,辗转四川进修学校、成都华英女中等校。1951年从母校复旦图书馆调入开高工作)。她热爱图书馆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对学生和蔼可亲。记得,我每次去图书馆阅览书刊,她都是满面春风地迎接我们,有时到点该下班了,她等着我们看完再走。
开高东司门校址大门(1951-1964年)
高一上,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成绩名列前茅,荣获奖励。1963年暑期后,我因病休学一个学期,父母为了让我把高一功课再学扎实一些,1964年春我复学转入661班学习。转入新班后,高中这三年班主任分别是徐正之、王致正、吴信著老师。任我们课的教师分别是:政治(徐正之、王致正、沈廷钧)、语文(陶万发、李鸿庆、田启明)、俄语(马生名、郝守勤、梁蔚萱)、数学(高振之、周俊杰、成项三、崔彦昭、张义文、吴信著)、物理(谢继先、朱登海、娄寿山、关燮元)、化学(孙淑英、陶昌琇、李华亭)、生物(陈富身)、体育(王长峰、荆焜煜、朱子荣)、历史(刘铭辰)、地理(张景奎)。
开高演武厅铁北街校址大门(1964-1992)
记得李华亭老师教我们高三化学(有机部分)。谈吐幽默,深入浅出,把化学定理及化学方程式分析的透彻明快。我班化学课有一个典故“某某某跑个第一”:源自李老师讲课前提问多个同学,第一个站起来回答而且完全正确的是第一排的戴××, 李老师表扬他,“戴同学跑个第一。”这句话至今还定于我们的脑海里,成为大家的美好记忆和叙聊谈资;生物老师陈富身富有激情,有板有眼给我们讲遗传学孟德尔·摩尔根及米丘林学派;崔彦昭老师被我们称为“崔三角”,他讲课谈吐得法,叙述清晰,条理分明,板书清秀规整;梁蔚萱老师讲起俄语(单词、语法、课文)如行云流水,知识源源流入脑海;关燮元老师用他那带点广东韵味的普通话给我们讲电学“两个带电小球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这课堂教学的一幕幕,都给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难得一聚,而且来得这么齐[全班43人(包括休学3人),除请假和未到10人、失联3人、病逝1人外,实到29人] 。相见恨晚,聚会聊天,天南海北,津津乐道。
杏坛耕耘春风育桃李,学子不忘恩师培育情。
1966年5月12日,我们班(是开高解放后第121毕业班)毕业照是提前(因有一位同学休学要返家)在演武厅校址教学楼前照的,绿树掩映下,40位同学与校领导、任课教师都定格在幸福瞬间。
(开高661班高中毕业合影)
“文革骤起”,本可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莘莘学子,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失去机缘。这使我彻底明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内蕴所在。
1996年5月1日上午九点“庆祝开高661班毕业30年联谊会在母校行政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应邀到会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有王致正、荆焜煜、田启明、朱子荣、张义文、朱登海。老班长尹军代表全班同学对到会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祝祝愿各位恩师健康长寿。
座谈在教师的联席发言中开场,语重心长发自肺腑言简意赅的话语令大家为之一振。
王致正老师当场作诗一首:
风雨三十年/ 弹指一挥间/五一喜相逢/面老心里甜 ;
田启明老师即席赋诗:
弹指一挥三十年/今日欢聚在校园/促膝谈心话别后/再创辉煌迎未年。
接着与会同学依次发言,畅叙离别三十年的风雨征程,笑谈当今的现状及家况。大家都感到同窗情深,难得一聚,我们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尤应加强联系,互通信息,鼎诚相助。
三十年沧桑聚首母校难忘恩师情,八千里征途抚今追昔共图大团圆。座谈会后,全体同学与老师合影留念。
(开高661班毕业30年联谊会与老师合影)
下午,送走老师我们又回到校园,三三两两促膝交谈。我们相互交流,互道衷肠,有幸同窗,学谊深长。在大门口、礼堂前、教室旁、操场里……,校园中都留下我们矫健的身影。
往事如烟,叹息人生尺短;满怀信心,开创美好未来。
2022年6月30日上午,我回归母校,将自己精心保存的毕业证、学生证、借书证及学生手册等一批半个世纪前的珍贵实物捐赠给学校,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校庆办王奇芬老师颁发给我捐赠证书并亲自给我们拍合影照留念。
(上 捐赠证书 下 我与校庆办邓广顺老师合影照)
光阴似箭,岁月峥嵘;甲子逢双,华诞在即。转眼间开封高中120周年庆典在即。回首过往:百二十艰苦历程,母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百二十初心不变,母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百二十辛勤耕耘,母校创造出醒目辉煌!
当年一群朝气蓬勃的青春学子,如今已是白发染苍,眼目昏花的古稀届半的老人,而当年给我们授课的恩师很多已作古,健在的老师也超耄耋。真是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呀!
中原名校荟萃良师育桃李,芬芳摇篮汇聚英才璨星光。犹记得,同窗情谊绵长似流水;最难忘,师长教诲谆谆立胸上。
祝福开高,再焕荣光;祝福开高,永寿恒昌!
(作者王震生,开封高中661班毕业,原河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政协开封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