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家亮,河南召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01所技术顾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沈兰荪(1938.6~),著名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1953~1956年在本校学习。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杜祥琬(1938.4.29~),河南开封人,“863”计划激光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物理学院副院长,他在核武器和强激光技术两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953~1956年在本校读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父亲杜孟模是建国后开封高中首任校长,曾在开封高中任教二十余年。
魏宝文(1935.11.22~),河南禹州人,核物理学家,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获多项重要成果,为拓展我国的重离子物理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就读于本校,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晓东(1932.9.21~),河南南阳人,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新型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并成功运用于临床。1949年就读于本校,1995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目前我国在心脏外科领域唯一的院士。
张勇传(1935.3.1~),河南南阳人,水力发电工程专家。他长期从事水资源、水电、电力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水库运行基础理论、规划决策、风险管理和实时控制方面都有重要创新。1952年考入本校,1997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景唐(1929.3.2~1992.11.22),河南安阳人,冶金物理化学家和金属材料学家。他提出了液态与非晶态金属相关性的研究,并在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及晶化机制、纳米材料晶体及超细粉的形成及性质等多项研究中取得了创新的科研成果。1943年考入本校,1991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光远(1924.3.25~),河南温县人,工程力学与工程设计理论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50年代从事地震工程理论研究,将地面运动模拟为非平稳高斯型连续随机过程,并提出了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计算方法。1936年考入本校,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恒德(1921.6.30~2019.5.28),河南洛阳人,著名的核材料、材料科学专家。新中国核材料和离子束冶金学的先驱。他是中国核材料的奠基者、中国仿生材料研究的开拓者,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振西(1907.7.7~1991.12.9),河南荥阳人,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博物馆学家。他所创立的蓟县剖面已作为中国中、上元古界的重要典型剖面,于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地质自然保护区。他曾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1980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嵇文甫(1895.12.17~1963.10.9),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历史学系的创始人,先后任河南大学校长、郑州大学校长、河南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高济宇(1902.5.23~ 2000.4.29),河南舞阳人,著名有机化学家。高济宇长期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和化学教学,早期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成环反应,并发现了二酮的环链互变异构现象。1916年就读于本校,1980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冯景兰(1898.3.9~ 1976.9.29),河南唐河人,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和“丹霞地貌”的概念。他从事地质教育5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1913年就读于本校,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秉志(1886.4.9~1965.2.21),曾用名秉农山、翟际潜,满族,河南开封市人,我国著名动物学家,是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一代宗师,近代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04年考入本校,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