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逢双,百二十载,自清末迄今朝,吾校不断续写新的辉煌。回忆往昔,十分庆幸自己可以在开高度过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三年,如今我虽已毕业八年,但在开高三年的那些记忆不会被时间冲淡。我留恋开高的一切,但更多的还是感谢。首先,我要感谢开高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同时,感谢开高为我们提供的广阔平台,让我们得以汲取知识,追逐梦想。在开高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有做人的道理,这让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
人们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时间的感觉就会变淡,只有在回忆过去时才能体会到岁月从指缝间流逝的实感。电光石火之间,我从开封高中毕业已有将近十年。回首这段远去的岁月时所产生的距离感,足以让人在一瞬间惊觉自己青春不再。而当充满艰辛与欢笑的高中时代被时间的洪流冲刷,最终成为如同宝石般璀璨的回忆时,我也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在开封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所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吃亏是福高中时代正是一个人的心智从懵懂走向成熟
偶然从朋友圈中刷到母校的公众号,点进之后读到同学为校庆而写的感恩班主任的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便也想写点什么。曾想把这份感恩和想念暗藏心底,忽而想到这些年也做老师,常为学生的成长而偷乐。将心比心,还是写出来更好一些吧。考虑到同学已经写过班主任尚嘉伟老师,这里我就把更多的笔墨留给另外两位引导我成长的老师好了。(数学特级教师李海军 2009年拍摄)进入开封高中后,我的第一位班主任是李海军老师。李老师虽然
5月15日,我刚刚结束了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面试考试中有10分钟的无生试讲环节,站在讲台上,我感觉非常紧张,似乎脚趾能抠出一个宇宙,感慨于自己老师们内心的强大。我在准备教资考试期间,也在慢慢回忆之前的学生生涯。细细想来,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有最多改变的就是在开封高中的这三年。我是2010届最普通的一名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有一些也是和我们一起入校的新老师,比如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李建威,数学老师聂
寄语:每个人都会有魂萦梦绕的母校,每个人也都会有记忆中的百乐园,不同的出处却有着相似的感觉。 漫长的岁月流逝会渐渐冲淡旧时情景的种种记忆,而一花一草一处景致,随笔记下的一段文字似乎都会在不经意中唤醒某一处沉睡的记忆,勾起对少年时代一段醉心往事的回想……让我们再一次漫步在美丽的记忆花园,慢慢品味过往岁月的香醇味道……再回首,高中毕业离开母校已有二十八年,重逢的喜悦、情感的触动、回忆的绵长……许多的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2006届的同学已经从开封高中毕业16年了,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同学、老师、小平房、足球场、运动会、门口的梅利烤鸭店……各种人和事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是2003年秋季入学的,之前在开封县(现在的祥符区)长大并读到初中,能来开封高中读书,是当时最大的梦想。当时流传一句话,进入开封高中学习,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重点大学的校门。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在开封高中遇到了很多良师
从开高毕业五年后,再次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却发现我甚至已经记不得什么是正弦定理,怎么检测DNA,就连曾经引以为傲的物理也好像只依稀记得左右手定则的几个字罢了。令我意外的是,一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反倒占据我脑海记忆的上风:傍晚数学考试发呆时,望向的那片晚霞;课上专注听讲时,前排女生随风飘起的一缕发丝;在最后一排晚自习偷偷聊天时,却发现宋老师站在后门看着我和同桌并一脸坏笑时的尴尬;以及,我和17
今年是开封高中建校120周年,回望学校走过的光辉历程,所有开高师生都倍感荣耀。我的父亲高云昭也是开高人,作为开高教师中的一员,他为开高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仅以此篇回忆父亲过往的拙文,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开封市政协原常委、物理特级教师高云昭)在我的记忆中,文革前父亲忙于教学,吃住都在学校而很少回家。只有周六傍晚放学后才回家一次,却也是在周日下午就匆匆赶回学校。父亲因忙于教学,回家的时候有限,但他也很珍
自从1990年从开高毕业,时光飞逝已是32年了。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进入天命之年,而每想起当年在开高,尤其是在903班两年的青葱岁月,就想起那一张张年轻可爱的面孔,一长串的名字就会出现在脑海中,“美髯公”谢旭彤、“大头”翟海洲、李岩、黄勇、李扬、郭奇志、张典、杜百育……一帧一帧,像过电影一样。在那为备战高考而忙碌的昏天黑地的日子里,总有些亮色的片段,至今仍让我感到温暖与感怀。(903班班主任
初夏繁花,景致繁华,走进开封高中的大门,清华园式的门楣庄重,励志奋进的横幅异常醒目,激励昂扬朝气的校园氛围迎面而来。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过去,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在即,这一刻的辉煌和成绩是一代又一代开高人的自豪和骄傲,也是一代又一代开高人的努力和汗水积淀铸就而成的。 夏初校园,一位古稀之年的师者伫立校园良久,他就是开封高中原党委书记祁岳,退休十余年再来到学校发挥余热,协助审编校史资
沁园春 开封高中百廿华诞李一平(李义平)大河泱泱,嵩岳苍苍,日月辉光。望中原故土,晨霜耿耿,前营衙署,雨雪雱雱。肇建黉门,时维零二,自此开封新学堂。为家国,历百年风雨,桃李芬芳。 当时共聚同窗,有壮志,凭云飞凤翔。任炎炎夏日,汗流浃背。飘飘冬雪,手脚冰凉。变幻无穷,浮沉不定,稼穑艰难经雨霜。身长健,愿龟龄难老,且享康庄。 注:前营衙署,开封高中由清末河南省大学堂和开封府中学堂两所学校沿革而来。河
天道酬勤,青春无悔——追忆我在开高的三年时光开封高中1706班毕业生 刘纯武转眼间,离开开封高中已近五年,本科时天南海北的几个高中同学读研又重新相聚在北京。在经历了大学本科四年后,或许很多往事都已经成了碎片化的回忆,但是每每和这些同学坐在一起聊到高中时期的事情时,这些碎片就如同拼图一般,每个人的回忆拼凑在一起,便展现出一幅描绘高中生活的画卷,把我们又带入五年前那段难忘的日子,那段被尘封的岁月也随之
记得1972年9月的一天,那是一个阳光灿烂但有点闷热的日子。我换上一件比较干净的衣服,给父亲要了四元钱,和院里的同伴一起来到开封二十六中学(现开封高中)报到。那时学杂费是四元钱一个学期,而且我们是就近入学,就在学校周围居住。一开学,我被分配到一年级八班,我们年级共有十个班。我们年级段的段长是朱登海老师和周俊杰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是孙建民和徐珊珊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也都是才参加工作,是和我们一起走进二
我在开封市第二十七中上初三的时候,班主任梁德云老师给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写了元旦贺年卡。我清楚的记得,梁老师在给我的贺卡上写的是:“祝你考入开高!”(1992-2001年开高校门)半年以后我如愿以偿地考入开封高中,分在九四九班,班主任是张明川老师。九四是届别,九班是班级,当时开封高中的教学班不是很多,一般而言一个年级有八个班,三个年级共计二十四个班,分布在科技楼两侧的教学楼里。一年级八个班分布在东西
又到了薄暮时分,天气有些阴沉。看向窗外已是绿树成荫,耳边回响着一个声音:“开高之声广播站,开高之声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图注:作者生活照与工作照广播站在大操场的东南角,是电工房的一个小小的配间,大概7、8平方的样子。靠南墙放了录音机、功放等设备,北墙的窗户正好可以看见篮球场,窗下摆了一套破旧的木桌椅。桌上放着台式话筒,话筒上裹了一块红布。这就是1997年至2000年我在开高求学期间播音的地方。